上一页|1|
/1页

主题:民企曝建保障房潜规则

发表于2010-08-11

房地产宏观调控进入深水区后,近日,国内各大主要城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但在各地政府紧锣密鼓地推出宏大的保障房发展计划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营资本作为房地产市场主体,其在进入保障房领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障碍。

“利润低”成指责靶心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保障房利润偏低,很多开发商对保障房建设满腹怨言。

“别说赚钱,不亏钱就不错。”近日,北京某知名民企开发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倒苦水。

据其描述,2008年初,该企业曾在通州拿下一宗地块,并配建相当比例的限价房。如今,这部分限价房已到交房阶段,相比同一地块上商品房2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其均价只相当于周边商品房价的约1/4。但根据测算,开发商拿下这块土地的楼面价,比限价房的最高限价高出1000元/平方米左右。

“这部分亏损利润,即使通过商品房销售来弥补,也十分吃力。”上述开发商坦言。

发表于2010-08-11

对于保障房建设利润有怨言的不只上述一家房地产企业。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家从事过保障房开发的民企和国企,都表示,“投资保障房根本不赚钱。”

另一家民企开发商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承建保障房并无不妥,但由于政府通常将回购价格压得太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减少,甚至导致负利润,就不甚合理了。

前述北京某知名民企开发商则向记者表示,建设保障房应该是政府责任,但近些年,保障房建设任务越来越重,企业承担建设量也越来越多。实际上,企业是在牺牲自己的利润帮助政府完成任务。

承担了较多北京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北京住总集团董事长张贵林曾表示,北京限价房的利润率最高只有10%,而经济适用房利润率最高只有3%。

正因如此,上述民企开发商向记者表示,正常情况下,企业都不会争夺独立的保障房地块,也很少承建保障房。

北京另外一家知名开发企业的代表也向记者直言,保障房建设的低利润,不仅阻碍民资进入,某些国企也避之不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