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东莞传统中秋风俗,还有多少是保留下来的??

发表于2012-09-20
以前过中秋,心里多美,现在过中秋,没啥感觉,讲起来,以前过中秋的时候多隆重,现在都不在在乎了,你们还记得那些传统的仪式吗,如果跟我一样慢慢模糊,就重新回忆一下,那些曾经快乐的片段!


东莞中秋风俗之一:送中秋



“八月禾禄(柚子)月饼送中秋”,在过去的东莞,一进入农历八月,人们就早早开始为中秋张罗了。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三、十四,做母亲的会到女儿家里去“送中秋”,就是提前去拜节,必备礼品有:月饼、鸡或鸭、猪肉、鱼丸、香蕉、柿子、禾椂(柚子)、花生、菱角、芋头芋仔、灯笼和宝塔(盛东西用的陶制品)等。“送中秋”时,往往是外婆提着大包小包地来到女儿家为女儿一家送上中秋祝福。

宝塔是普通陶罐(东莞人称罐为塔),上放一柚子,叠上如塔。只送新生外孙,次年不送。次年外婆送上月饼、八仙饼仔、鲤鱼饼仔、金钱饼仔、柿(或柿饼)、花生、芋仔、菱角等,重装宝塔内,使之年年塔满,因之名"宝"。宝塔外涂红,画些花纹,写上百子千孙、长命富贵、富贵吉祥、多子多福、万事如意等吉语。外孙们各有各的宝塔,内中的八仙、寿桃、鲤鱼饼仔和月饼仔,可以解馋,在中秋节前吃。因此,外孙总是怀念外婆。这种风俗,应是母系社会的的遗风。

东莞探中秋风俗以望牛墩最隆重。八月初一,全镇到处是探中秋的外婆,有的挑一担东西赚少,用摩托、汽车来送。各家各户都在劏鸡杀鸭,甚至厨房摆出户外,香飘四溢,喜气洋洋。最突出的是,宝塔上放的是一簇鲜芋:一个大芋头和一堆芋仔,根叶相连,偶意一家富贵。孩子们品尝着各家各户的食品,你追我逐,如同欢乐。

但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日渐富裕,并不再追捧大鱼大肉式的中秋礼,也不再热衷于过节的繁琐过程,更多的人喜欢从简而过。所以送中秋的礼品也随之从简。不过月饼、灯笼、芋头、禾椂(柚子)、花生、柿子等是不可少的。不过也有些只要有月饼和灯笼再多加个“红包”就算送了中秋。现在送中秋的热闹气氛已逐渐降温,比从前显得平静柔和得多了。


发表于2012-09-20
 

东莞中秋风俗之二:乞月 照月 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我国古代人们认为月亮主阴,因此“男不拜月”,却最受妇女的重视。当天,没有生育的妇女,入夜沐浴,焚香摆供,拜月求子。嫦娥也将桂子摇落人间,使人降生“贵子”。人们说月亮的纹络像蟾蜍。蟾蜍肚大,拜月蟾也会使人得子。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小孩一般拜完月姑吃少许月饼、果品就上床入梦乡。还有一说,祀神和拜月用禾椂(柚子)和芋头芋仔是寓意为“和睦”、“富足”和“母子相连”合家团聚。田螺别名“攀桂”,月中有桂,蟾宫折桂,是考中巍科的典故,“蟾宫”,月也,故中秋之夜必吃炒田螺。

发表于2012-09-20
 

东莞中秋风俗之四:祭神赏月拜八仙



东莞中秋也有祭神的习俗,贡品多为月饼、炒田螺、香芋、菱角等。中秋节当晚,祭神活动开始后,全家老小就把贡品搬到院子里摆上,并在四周挂上灯笼,由长辈开始祭神,乞求全家人的幸福。焚香、点烛、烧元宝、烧炮竹祀神,接着祀观音、祖先、灶神、井神、门官土地、五方五土(地主爷),今亦照例而行。

在八月十五当晚,月上中天最圆的时刻,东莞也有传统的祭神、赏月活动。此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挂灯笼。一般多挂在家门口、趟栊、神台、天井,有天台的人家则竖一竹竿高高挂上;入夜时分即点亮各处所挂之灯笼,霎时,屋里、街上一片光辉;然后,对着月亮出来的方向,摆齐赏月的一切果品;再后是动手煲金银鸭粥或鸡粥,接近赏月时辰,集合家中小孩,炒一碟田螺及渌(烫)一些乌榄。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赏月开始。开始赏月时,立即焚香、点烛、烧元宝及烧炮竹、放烟花,同时对着月姑(亮)开禾椂(柚子)拜月姑。祭完神后,大家就开始一起赏月、尝月饼了。

另外,莞城中秋之夜有也拜宝塔之风俗,称为拜八仙。宝塔是一般陶器罐,圆形,罐外壁用多种颜色画上八仙画像,或时果,并要写“百子千孙”、“长命富贵”、“富贵吉祥”等吉祥词语,这种陶罐称为宝塔。还要配上一件用麻骨串成纵五寸、横一尺六寸长方形的牌,用画上五彩八仙画像的纸裱于上,称为八仙牌。宝塔内须装花生(熟)、芋头(熟)、香蕉、柿子、月饼等,塔口上置一禾椂,宝塔旁摆着灯笼、果品、三牲,焚香、点烛、烧元宝、放鞭炮让小孩拜之。此形式是谓让八仙保佑孩子们好身体好运程,快高长大,和睦吉祥、聪明伶俐之意。

发表于2012-09-20
老早就不这样了
发表于2012-09-25
大家都忘记的差不多了吧
发表于2012-10-11
都没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