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楼市不香菇:深莞都市圈“产城融合置业”模式不蓝瘦

发表于2016-10-11

           

    

灼热的楼市,终于在川流不息的十一黄金周人海中消停了下来。尽管,湖面之下依然暗流涌动,充斥着各种调整的不安;但是,湖面之上已经风平浪静。



过犹不及!过热过冷过火过沉,这都不是中国楼市正常的逻辑,于政府于开发商于购房者于经济,都是与此。楼市调控作为政府那只“看不见的手”,其实及需要水平和艺术,才能让一切回归理性,回归居住本源,回归正常逻辑。



我无意于去讨论房价涨跌,也无心去讨论罪与罚,只想谈谈逻辑、模式和趋势。实际上,本轮楼市过热的表象上,我们注意到几个大的常见置业模式,我们称之为“一线城市金融置业模式”、“都市圈辐射置业模式”、“重点省城置业模式”;当然还有一个极少有人发现或者重视的“产城融合置业模式”,其实产城置业模式才是真正健康的主流置业模式。



众所周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是被“一线城市金融置业模式”主导,已经不是一个城市的市场,甚至不只是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全球市场,成为全球富人追逐的财富产品,成为资本密集型市场。诚如摩根大通原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说的那样,一线城市房产并不是给当地白领购买,而是全球富人的投资标的,这才造成了深圳等地房价的暴涨。2016年上半年深圳新房住宅成交均价为51006元/㎡,环比上涨33.4%,同比上涨81.9%。北上广深楼市的这种涨势主要得力于先发优势,或者政治中心或者经济中心或者金融中心或者文化中心或者兼而有之,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对象,使房地产“去居住化”。



至于“都市圈辐射置业模式”并非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理论,甚至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2009年至今,我在文章中至少重复过十次以上。环渤海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所辐射周边城市的置业热点就是被这一模式主导,东莞、惠州、中山楼市在一定程度上则有珠三角都市圈主导,这无论在国内外已经被反复印证或者实践。我想这一置业趋势的出现首先基于大城市中心的饱和,然后产生需求挤压;同时伴随着城际交通网络的发达,高速、高铁、地铁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最基础的通勤问题,一切变得自然而然。


   

“重点省城置业模式”是近两年来新兴崛起,也是非常值得追踪关注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各个省会城市都有机会,甚至像出现“中国第一神盘”花果园建筑面积183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35万人的贵州,堪称最不发达的省会城市之一也有机会。这种模式主要得力于省会城市对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医疗保健等各种资源的虹吸效应,主要吸引省内最优秀以及返乡置业者。这里我们重点推荐中部城市中心,比如说教育资源在全国都出类拔萃,据中国在线教育公司猿题库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高中排行榜,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入全国前15名,其数量与北京不相上下。



按照武林惯例,高手一般在最后出手,现在终于轮到重量级“产城融合置业模式”闪亮登场了。这一模式真正解决了经济、人口、就业、居住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相互填饱,不制造泡沫,避免过度投资,这也许是符合中国房地产正常发展的合理逻辑。我在最近的巡盘过程中发现一个楼盘——三正瑞士公馆特别值得推荐,紧邻深莞合作高科技产业基地——凤岗天安数码城,规划建设中的天安数码城建筑面积达120万平米,融合金融、研发、办公和休闲为一体,打造全方位的城市产业综合体,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其作为深莞合作高科技产业基地、东莞产业自住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示范性园区,未来可吸纳1200多家高新企业入驻,吸纳4万多高端人才就业、居住。三正瑞士公馆作为高端技术人才居住地是有支撑点的,也堪称“产城融合置业模式”的样板。

发表于2016-10-11
湘军一雄,您好!您所发的帖子“楼市不香菇:深莞都市圈“产城融合置业”模式不蓝瘦”已被设置为固顶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6-10-11
湘军一雄,您好!您所发的帖子“楼市不香菇:深莞都市圈“产城融合置业”模式不蓝瘦”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7-02-03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