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领导当众喝“粪水” 私下能否也敢喝?

发表于2011-12-21

      16日上午,重庆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渝中区黄沙溪环保绿化基地,在基地里净水制取车间,渝中区环卫三所所长、基地技术总管杨朝虹说:“经过沉降凝滤、消化降解、除磷脱氮、污泥消化、臭味控制和净水制取工序后,粪水完全可以喝!”渝中区副区长王勇走到“净水制取车间”窗口说:“给我一瓶!”市城环委主任姚代云也伸手要了一瓶。“咕咚咕咚”二人一口气就把满满一瓶“粪水”喝了大半。 

     官员带头喝“粪水”,这的确够博眼球,也难怪各地媒体会争相报道。官员带头体验或品尝一种“产品”,近几年来屡见不鲜。如在“蛆虫柑橘”事件中,某地官员就带头品尝柑橘以打消公众顾虑;也有“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个别官员当着媒体和公众的面喝奶,还有某地领导干部带头乘坐公交车等。官员“带头”做事或带头体验一种公众尚有疑虑或应广泛推崇的产品或商品,有积极的推动效果,也是官员履行职责、贴近百姓的体现,能增加干部和群众交流,增进干群关系。但这些领导带头的行为,无疑例外都会有受到“作秀”的质疑。

    笔者认为,就这件事情而言,面对各地媒体,在镜头前喝下半瓶“粪水”并不难,相对于其产生的社会效来说,喝下那半瓶废水可谓是“赚大了”。对这些行为,并不能靠绝对的好或不好来评判,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将“当众”发展为“私下”。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事件不断冲击着普通群众的生活,领导带头是一种“危机公关”行为,旨在平复普通群众的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并形成一定的带头作用。这些行为不应只是一种“公关”行为,领导干部需要更多地社会担当,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回归到普通群众的身份,不搞特殊化。如今,有部分领导在生活中大搞特殊化,以权谋私,什么都要最好的,享受远高于群众的生活水平,在镜头前当“演员”,在新闻报道中“作秀”,对于这类“当众”和“私下”判若两人的人是应该否定的。 

    在镜头前喝下半瓶“粪水”并不难,敢给领导喝的“粪水”也一定是严格把关,经得起检验的。关键是在没有镜头拍摄、没有记者采访的情况下,私下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能否也能坚持喝“粪水”。领导干部体验群众生活并不应该是鳌头,将“当众”发展为“私下”才能真正贴近百姓,才是一个领导该有的作风。

发表于2011-12-21
还真以为喝粪水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