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杂谈:楼市中到底有多少“花木兰”正在胡来?

发表于2006-04-05
近日正式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立项的唐季礼新片《花木兰》,有望由当红女明星章子怡担纲主演。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在百姓生活中极富教育意义,同样在楼市上也引发了一场另类的思考。 


花木兰女扮男装使巧计 开发商颠倒黑白耍伎俩 


但凡听说过花木兰的都能够将她与女扮男装联系在一起,都知道她不但女扮男装还替父从军在帐中“蒙混”12年,居然没人发现。 


其实花木兰女扮男装也是迫不得已,“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可见花姑娘也是无奈之举。但在那样的背景下,男尊女卑,女人是没有地位的,比如出门打仗之类的职能交给男人来做,女人只能在家“织布”。所以花木兰胆敢替父从军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掩人耳目,不让人认出来,必须得“扮”出个男人样来。 


俗话说,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这花姑娘披上男人打仗的一身行头,经这么一捯饬,立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大哥”、花将军,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隐忍十二载,不但说话连一举一动都尽量学着男人,脸上不能涂脂抹粉,就连洗澡恐怕也不能再洗花瓣浴,其实他就一个目的,赶紧打完仗好回家着回女儿装。可以说首先是英姿飒爽的外表让花木兰“欺骗”了大家十二年。 


楼市上给楼盘命名更是一门学问。楼盘案名作为楼盘的识别符号,是楼盘寓意的象征,一个好的楼名,常常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将内涵的楼盘定位、设计理念、优势特性等等,以简约而响亮的名称推向市场,形成对消费者第一波引导冲击。 


楼盘案名本该如此,可是某些开发商却为了能给自己的楼盘取一个足够另类、足够个性的案名,什么招都使出来了。而有的开发商就似乎重“外在”过了头,单纯的洋文不再具有吸引力了,他们就土洋结合、移花接木、生拉硬套、八卦风水等多种方法一齐上阵。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老百姓看到的楼盘案名越来越怪了,有的案名简直是文字不通、不明所以。 


再有就是一些开发商无中生有、颠倒黑白、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更是让购房者无奈。一些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不合格的装饰公司联合起来欺骗、坑害消费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给许多有过装修经历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开发商打着精装修的幌子,伙同装修公司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使购房者上当受骗的实例层出不穷。
发表于2006-04-05
花木兰视死如归拼沙场 开发商誓死不渝保房价 


面对考验,祖国的召唤义不容辞,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花木兰在战场上打拼十二年,可以说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是她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实乃当时的形势不容她多想。然而楼市上开发商们面对“不景气”的市场也是“至死不渝”地要维护房价的上涨。 


楼价的不断上升,必然影响成交量,地产商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为何还不断将价格上调?有些人认为,目前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少开发商调整了推货策略,本可一次性推售的却分几次推出,这样可以造成市场缺货的局面,甚至可以使市场供求关系一度紧张。这样一来,楼价必然上扬。 


而这种情况,一些开发商似乎也有很无奈的理由,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地块的难拿,所以为了有效地回收资金,只能力挺房价上扬。另外开发商都有“惜售”的心态,都希望将自己已有的产品打造得更精品,多增加楼盘的卖点和附加值。所以有些开发商就喜欢玩恶炒概念,目的就是让自己的楼盘能多值点钱。为了品牌的传播效果,将一件事正过来说反过来炒、进行点概念战本无可厚非,但力求故弄玄虚以至于到“恶”的地步,则不免让人瞠目结舌了。他们这样做无非就是想保住房价不往下降。
发表于2006-04-05
花木兰替父出征欺君王 开发商为非作歹瞒政府 


这里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两个男生谈论木兰从军的故事,其中一人不以为然地问道:“花木兰既然是个女的,她在军中和一群男人日夜相处,一起穿衣、吃饭、洗澡、睡觉,其实她的真相很快就会被揭穿的。”但另一男生却实实在在地说:“废话嘛!你想会有谁愿意去检举她呢?”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事实上花木兰确实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却没被认出。并不是那些“心怀杂念”的士兵们想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故意认不出,而是花木兰确实隐藏得好。 


为了制造一种销售兴旺的假象,开发商(售楼人员)往往会找来一些亲戚、朋友到销售现场做“托儿”,把销售业绩示意图伪装得一片红(红色标识代表已售单元),让人觉得楼盘好卖、销售兴旺,从而引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谁都知道她是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这已经在我们的心里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但花木兰“上欺君王、下瞒众将”的事实是没有人能够改变得了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欺骗组织。当然我们不是要追究她的责任,更不是怀疑她女英雄的身份,因为她当时处的环境于情于义都是值得提倡并被理解的。但现在楼市上一些开发商的行为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与开发商实际上是一种“双簧戏”的饰演者,开发商希望依托政府拿到便宜的土地,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地方政府也希望通过房地产业的发展来体现自己的城市建设业绩和经济发展的政绩,所以,这出戏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期骗性与逐利性。 


像房地产开发这样的巨大规模的地面工程是无法秘密进行的,所以本来像这种隐瞒政府、欺骗业主的事情不会发生,然而事实确实存在。比如一些已经被政府点名为违规开发的楼盘依然大张旗鼓的在市场上宣传造势。这些楼盘的大肆炒作,使得房地产开发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形式更一步恶化,而普通消费者在这种情形下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的几率也就有可能下降。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