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人住房的情结:买房牵着亲情、生活和事业

发表于2006-01-12
买房牵着亲情、生活和事业,但最难忘的还是买房的亲情。2003年,我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各给我和弟妹一笔钱,待孙子孙女长大走向社会后,无论是在国内或在国外,一定要先为孙辈购一安身立命之所。我们兄妹三人在父亲的遗体前泪流成河,这泪诉说着一个从贫穷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关于住房的情结。


人一生的生活中,住房的重要性仅次于衣食,居第三位。十六年前,住房却成了我的头等大事,这一年我要结婚,无房无以成家。我不是本地人,学校毕业后来到市委统战部机关工作,父母都在外地。当时,我孤单一人在芜湖,平时就吃住在办公室里,以“室”为家。那时候,机关里外地的大学生很少,我这样做领导和同事们都很谅解,但成家立业总不能这样啊。1990年元旦我结婚了,住房是机关为我临时调剂的,一间25平方米的小平方,终日见不到阳光。但这颇为不易了,机关十几年没有分房,多少老同志还是几世同堂,而我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工作才刚刚两年就拥有一室,这是多么大的温情啊。后来,我去一位同事家串门。在造船厂低矮拥挤的小房里,我握着同事的手眼泪夺眶而出,这泪是对统战部领导和同事对我关心的感激和愧疚。 


第二年,我父亲出差特意拐了个弯,绕道来芜湖看我和他的儿媳。我爸爸是福建省一家地产公司的副老总,我结婚的时候没得空来。这次来芜一看,对我的居住条件显然不满意,但也没有时间张罗,就丢下5万元钱,由我们小夫妻商量、岳父岳母作主,买一套新房。1991年,5万元算是一笔大数目了,买房用掉了2.8万元,余下的2万多元始终没舍得花。当然买房我也费了一翻思量,不是为了钱,而是反复想买多大的面积的住房。爸爸留下话,说买房求大,说这是潮流,但到底多大没有细说。我看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说,市政府争取到2000年实现市民人均8平方米的居住面积,于是就盘算着一家3口人,有24平方米就达标了,就买下了一处56平方米的新房。那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多少人在机关工作一辈子,不是为了谋什么官,而只是想到老了退休的时候,求一处住房,为子女造点福。我买了一套商品房,自然也就是一大新闻。一时间,我从同事、邻里和亲朋好友羡慕的目光中虚荣心得到满足。也是在这间房里,我们生下了我们的女儿。我们给女儿讲房子的故事,告诉她要不是爷爷,你还生活在小黑屋里呢。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买房的面积还是小了。1995年,机关最后一次分房。当时,我已在宣传部工作,同事们的住房大都分在桃源小区,流行的是67平方的房型,我好生羡慕,也就夹在里面买了一套。不过,我们夫妻俩从来没有到那住过,原因是太远,生活不方便,就这么一直空着。一次偶然的机会,省委组织部一位干部找到我,说他已经下海,在芜湖二街开发了房地产,希望我去看看。这次我设定的二个买房条件,一是在市中心,二是户型大,96平方米,都满足了。我向远在福州的老爸汇报,老爸说沿海人家普遍流行二处以上住房,甚至还在全国各地购置多处住房的,很赞成我添置新的住房,第二天便汇来10万元。这个时候,我的确不知道父亲已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手术治疗需要一大笔钱。我卖掉桃源的房子,加上父亲汇来的钱,终于在海润商苑购置了一处住房,就是我现在的住房,时间是2000年7月。幸运的是,就在我完成房产权交易后不久,房地产价格就开始上涨,一涨而不可收拾。


2002年,我和妻都快40岁的人了,想得最多的已不是改善住房生活条件,而是创业了。我的妻子非常贤慧能干,但她更愿意做个好牙医,盘算着自己开个诊所。她手下每年都有十来个外地的实习生,为了安顿好这些徒弟,我们夫妻俩决定在新开发的海瑞新城再购置一房。这回轮到岳父母了,说什么不同意让我再向爸爸要钱,一致商量由我们夫妻俩出一部钱,其余的他们垫付。岳父母由于有复杂的海外关系,“文革”时受到很大冲击,家境一度非常不好,改革开放这么年,逐渐缓过来,家也殷实了。年近七十的老岳父将厚厚的一叠人民币递到妻的手上,乐吟吟地说,“丫头办诊所创业,我第一个支持”。这一年,我们在海瑞买了新的住房,妻的牙科门诊也开张了。


买房牵着亲情、生活和事业,但最难忘的还是买房的亲情。2003年,我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各给我和弟妹一笔钱,待孙子孙女长大走向社会后,无论是在国内或在国外,一定要先为孙辈购一安身立命之所。我们兄妹三人在父亲的遗体前泪流成河,这泪诉说着一个从贫穷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关于住房的情结。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