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为何“一路狂奔” 楼市调控需“釜底抽薪”

发表于2006-05-11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许多城市房价一路飘红。与此同时,一个抱怨房价高涨的新名词——“房奴”在网上日渐流行。许多购房者认为,宏观调控成绩虽然不小,但房价与普通百姓的期望还有差距。


调控有效果但不尽如人意


2005年,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一是投资规模,二是房价涨幅,三是市场结构。一年之后,这三大调控目标正在实现,但有些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93亿元,同比增长20.2%。这个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回落了6.5个百分点;在房价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的涨幅也在逐季回落;至于房地产市场结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的评价是,我国房地产投资结构仍然不合理,尤其是普通商品住宅和一些中小户型的住宅还不多。


调控政策屡遭突破


针对国家推出“组合拳”调控房地产市场,而房价涨幅依然走高的态势,不少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国家的调控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上海房地产界独立评论人士顾海波认为,政府有关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涉及抑制投资、遏制投机、收紧地根、把好银根四大方面。然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些措施屡屡被突破。


收紧地根。收紧地根在去年成了房地产开发商“地荒论”的重要借口。对此,建设部有关人士予以了严厉驳斥,但与此同时,地产商“捂盘”“囤地”的行为却在各地开始出现。


把好银根。央行在2005年3月曾经出台决定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建议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首付。但这很快就在长三角遭遇突破。


抑制投资、遏制投机。应当说,在这一方面有关方面曾经下过大力气,也收到过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有些地方政府出招“买房给户口”等“托市”行为,使政策大打折扣。


顾海波认为,正因为此,一些地方的房价在楼市调控年仍然高涨,并且这种狂飙突进的势头至今未停。


楼市调控需要“釜底抽薪”


在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看来,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目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还没有到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需求没有下来。”尹伯成说。


尹伯成认为,“目前房地产的需求里面有很大一块是投资性需求、被动性需求,以及被投资性需求、被动性需求‘裹挟’着进入房市的改善性需求。”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