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轻轨R2线车站命名之争 遵循"指位性准确"原则

发表于2011-08-04

●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15座车站中,有7座车站以所在村(社区)的名字命名

●有网友发帖:“希望穗莞深城轨别再像R2线那样,用‘又老又土’的村名来命名站点”

●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对“轨道交通站点以村名命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近日,穗莞深城轨东莞境内的站点命名原则确定为“以站点所在地命名”,但具体站名尚未确定。这让不少东莞市民感叹离“有轨时代”又近了一步。同时,也有网友就发帖:“希望穗莞深城轨千万别再像R2线那样,用‘又老又土’的村名来命名站点了!”

网友“振华路的背影”发帖认为,以村名命名城轨站点“与东莞打造文化名城的形象格格不入……”

但也有市民表示,村名是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且村名简单好记,知名度也高过普通的道路与建筑物。

发表于2011-08-04

昨日,记者就此事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市民对“轨道交通站点以村名命名”一事明显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焦点一:到底是“没文化”还是尊重本地文化?

●与打造“文化名城”不相配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部分市民对“春天的闰土”在帖子中提出的“以村名命名站点显得‘没文化’”表示了赞同。

南城某文化传播公司经理纪先生说,“东莞一直在努力打造‘文化名城’,而轨道交通线今后将会把整个珠三角城市连通起来,轻轨站名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有文化的人一般都不会给自己取看起来‘没文化’的名字吧?”

●使用村名让人“倍感亲切”

但不少本地市民则认为,这些沿用多年的村名现在被用于作轨道交通的站名,不仅听起来亲切,而且是对东莞本地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原本家住莞城的黄先生今年搬到了南城,虽然住进了高楼,但是他仍保留着很多老莞人的习俗。“城市每天在变,我们那代人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黄先生听到那些熟悉的村名变成了R2线站名,觉得“倍感亲切”,“打造文化名城不能抛弃东莞本地最原始的东西。”黄先生说。

发表于2011-08-17
水平很高啊,值得学习 弗楔子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