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购房防忽悠,一字之差你的钱可能拿不回来 ,购房术语解读!

发表于2012-06-08
“认筹”和“解筹”一字之差却表示房子有没有可能被你收入囊中,“定金”和“订金”一字之差却代表你给出去的钱到底拿不拿得回来。想在这场与售楼员们斗智斗勇的购房战中获得胜利,请先做好功课吧。

认筹

这笔钱可以退

最早是由香港的房地产业率先兴起的一种营销手段,之后经由深圳的楼盘传入到内地。认筹的具体含义是指在楼盘取得预售许可证,取得销售资格之后,开发商会率先储备客户并根据储备的情况来确定价格。具体方法为消费者先填写个人资料,并交纳一笔至少万元的“诚意金”,消费者即获得了“认筹”资格,并能在开盘当天享受额外的折扣优惠和优先选房。但根据一般情况,开盘当天“认筹”的消费者数量会远远超过楼盘实际推出的房屋数量,以造成开盘热销的场景。

订金

可以退的钱

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它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可视为“预付款”,当合同不能履行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在开盘之后,开发商为了探查市场情况及客户诚意度,会让购房者缴纳认筹金,开盘后如果未达成成交的话,这笔认筹金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返还给购房者,这里的认筹金就是“订金”的概念。

定金

不可以退的钱

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券得以实现。对于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另一方退还定金。而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

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在购房交易过程中,签订认购合同书之后所缴纳的费用,就属于“定金”的概念,购房者一旦违约的话,定金不予退还。

但并不是所有的“定金”都不能退还。我国《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的,开发商不得销售商品房也不得收取任何预订款性质的费用。因此,如果商品房不符合销售条件,而购房者已经交纳了“定金”,那么无论双方是否约定“定金”退还事项,开发商都应无条件退还定金给购房者。

挞定

不按时交款开发商可以没收定金

“认购书”基本上是所有买过房的人都知道的一个名词,也是商品房买卖中一个必经环节。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通常在买家确定购买某单位之前,开发商都会要求其缴纳1万至10万元不等的“定金”并签订认购书,作为其确定购买的凭证。此后,双方再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挞定就是消费者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来签合同和缴纳费用,开发商有资格将房源进行重售,没收消费者先前支付的定金。

一般来说,在签订认购书之后的七天之内,消费者需要跟开发商签订真正的购房合同和缴纳首期款,这些在消费者事先签认购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如果消费者在签订认购书之后,发现因为额外情况如工作调动,首期款难以筹集到,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签署购房合同,需要跟开发商提前说明,正常情况下在消费者并非有意违约的情况下,开发商普遍会同意将期限进行延后,延后的时间将由双方共同约定,进而不构成挞定。

解筹

表示你签了认购书要买房

在“认筹”数超过实际可提供的房屋数量的情况下,开发商一般采取“抽签”的形式,从已“认筹”的消费者中“抽”出可以选房者。之后,被抽中的选房者在统一选房号统一交首期,将诚意金转为订金,统一签署认购书或预售合同,挑中房号后,将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合同”。之后再签订《预售合同》或者《房地产买卖合同》。

销控

售楼部里的“销控表”可能作假

就是售楼处张贴出来的楼盘销售进度信息表。现在开发商常用的销控表,是一张独立制作的画板,上面有每一套房源的房号信息,如果已销售出去的话,在相对应的房号就贴上一个红色的圆点。没有销售出去的房源,可以清楚看到其房号。

销控表原本是为了向购房者充分展示楼盘的销售信息和销售进度,以便于购房者进行选房。但有些项目为了制造热销的假象,特别是在开盘当天,开盘还没半日,销控表上就已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圆点,后面正在选房的客户一看房子差不多快卖完了,更急忙地下定,在销控表的刺激下达成成交。有过购房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挑选房源之前,销售员都会带你来到红红的销控表前说:“你要的这个户型,现在只剩几套了,其他的房源都已被下定。”因为销控表的真实度难以确定,有时面对红红的销控表购房者无需慌张,如果自己喜欢的户型真的售完了,再着急也没用。对于销售表的真实度,购房者可以到东莞市房产管理局网站上去查该楼盘的网签情况,把两者进行对比,这样楼盘的真实情况大体就可以知道了,不可轻信销控表。

得房率

高品质物业得房率较低

是指套内面积与建筑面积(也就是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之比。一般套内面积是由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三个面积之和。而建筑面积是由套内面积和各家业主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称公摊面积)组成。

得房率是消费者在买房时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计算房屋面积时,一般计算的是建筑面积而非套内面积,所以如果得房率太低的话,体现出这套房实际归业主所有的面积太少,并不实惠;如果太高的话,则楼梯间、电梯间等业主室外的公共部分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来讲,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为55%。

影响得房率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外部公摊面积的大小。公摊面积主要集中在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等为整栋建筑服务区域的建筑面积。一般来说按楼盘形态来分,高层住宅的得房率最低,小高层次之,多层则得房率较高。而一些高品质的物业多建有高挑大堂、宽敞电梯、室内车库,这些都会占用到大量公摊面积,故得房率相对较低。

发表于2012-06-0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