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2030年退休金缺口将达500多亿美元 靠什么养老?

发表于2007-09-19
你是否想过,当退休收入锐减之后你靠什么生活?老来无依是目前许多在职者对未来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近80岁,退休或无业年龄一直在提前,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达到24%,而那时国家退休金体制所面临的资金缺口将达500多亿美元。
发表于2007-09-19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多数年轻人打算从37岁开始就要为养老作准备。虽然许多人都知道未雨绸缪,但对于退休后需要多少花销、养老保险能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养老保险还很茫然。本期理财周刊,记者为您介绍目前的各种养老的理财方式。 


算账 退休之后需要多少钱? 


太平养老险公司的理财师吴强告诉记者,衡量退休金水平的数据,最有代表性的不是绝对的养老金数额,而是收入替代率。因为绝对数额会受到社会收入水平增长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收入替代率是用员工退休后的退休金除以退休前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平均工资水平,以百分比表示。根据国际经验,一般70至80%的替代率是比较合适的。 


我国现在实行“三支柱”的养老体系,其中社保的基本养老是第一支柱,企业年金是第二支柱,个人购买的养老保险及个人储蓄是第三支柱。 


以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人来计算,基本养老能提供40%到50%的替代率,即还需要补充30%左右的替代率,才能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若企业为其建立企业年金,可以补充20%左右的替代率。剩余10%,仍然需要个人储蓄来解决。对于收入越高的人,基本养老的替代率就越低,越需要建立企业年金和购买其他保险作为补充。 


最常见的补充 


商业保险 


“我有好几份保单,原来单位给我上的保险我觉得不够,自己又补充一份大病险。”32岁的北京白领文华对于养老从28岁起就开始规划,善于投资理财的他买的寿险中既有分红型的终身寿险,也有大病险和投连险。像文华一样,许多年轻人补充养老首选的就是商业保险。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分为四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情况进行组合选择: 


1传统型养老险此险种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至2.4%,日后从什么时间开始领,领多少钱,在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此险种不具有分红和理财功能,到了约定年龄后每年或是每月给付确定金额的养老金。 


2分红型养老险此险种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至2%。但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可得。通常分红要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来定。 


3投资连结险此险种是投资风险最大的一类,当然风险与收益同在,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它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保户全部自负。 


一些保守型消费者认为,现在市面上的养老险太“花哨”,存在一定风险,所以一般较青睐传统的固定利率养老保险产品。 


4万能型寿险万能寿险大部分保费,用来购买由保险公司设立的投资账户单位,由投资专家负责账户内资金的调动和投资决策,将保户的资金投入到各种投资工具上。是对投资账户中的资产价值进行核算,并确保投保人在享有账户余额的本金和一定利息保障前提下,借助专家理财进行投资运作的一种理财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万能型养老保险投入比较大,且不宜退保,否则将损失高额的手续费,只适合高收入并对风险有承受能力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养老并不能算是一种风险,因此购买养老险时一定要搭配一些意外、大病保险,才能真正抵御风险。
发表于2007-09-19
少数人的福利 


企业年金 


电信工程师小王一直在酝酿跳槽,但自从他所在的公司实施了企业年金制度后,小王觉得养老有靠,心里很踏实,跳槽的事情也不想了。近年,第三养老支柱企业年金也开始崭露头角。在我国,作为规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企业年金”制度,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建立了该计划。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2.4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年金规模达910亿元,受惠员工964万人。 


养老保险与终身寿险在保障性质上有明显区别。终身寿险是寿险的一种,购买了终身寿险,在发生死亡的时候才会有赔付,即保死不保生。养老保险是用于提供退休后的养老金的,是在约定的领取年龄(比如约定男60岁、女55岁)开始领取,是保生不保死。企业年金相当于强制储蓄并投资,而且专款专用,就是为员工养老进行的补充。但目前,这只是一部分大国企以及上市公司员工的福利。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民营中小企业也都有意愿加入企业年金计划,这意味着更多人将有规范的补充养老。 


其他投资养老方式 


保险是补充养老最重要的方面,而如果年轻时有一定富余收入,完全可以投资增值来进一步缓解老年时的财务压力。 


1、储蓄:最安全的方式储蓄是许多人最常见的养老方式。虽然储蓄的利率较低,但是最安全可靠。刚工作的年轻人需要投资最好先有一定储蓄。一般来说,投资所占存款的比例应该为100减去年龄后的百分比,比如30岁的人就可以拿出70%的储蓄进行投资。年龄越大的人越需要一种安全的理财方式,可加大储蓄存款的比例。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职人士平均每月为退休投入储蓄的金额为625元,与受访退休人士平均每月966元的退休金水平相比,其比例达到60%。 


2、基金定投:分散风险巧投资在媒体工作的殷小姐每月用工资卡定投了3只基金,她觉得与其把富余工资闲置,不如定投,既不用操心还可以增值。比起股市的高风险和存款的低利率相比,基金定投分批投资可以掩盖投资者的主观性缺陷。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基金定投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当基金净值走高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少;而在基金净值走低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多,长期累积下来,就可以摊低成本及风险。目前除了货币市场基金和一些特别基金外,大多数基金都可以定投。养老用的基金定投需要定投时间较长,最好选择稳定性高的基金。 


3、买房:当房东坐收养老金房地产越来越热,许多投资者也在考虑用房子来养老,毕竟每月的房租可以减轻儿女养老压力,同时保障老人生活质量。目前在美国,这种养老方式已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国内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学习借鉴美国老年人“以房养老”的做法,在临近退休时努力完成了购置房产的计划,为自己将来的养老买上一套甚至更多的房产,在保证维持自己居住条件的前提下,尽量把多余的房屋出租出去赚得租金存入银行,留做自己将来养老之用途。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投资的房子要选择适合的地段和户型,否则也有一定风险。 


此外,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方式现在呼声也很高。这种方式老人可以将房子抵押给某个金融机构。然后他可以从相关机构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具体数值同房产的价值和该机构对此人的寿命预期相关,但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这个人去世后,这套房子就归那家机构所有。双方要承担中间的风险,比如这个人生命很长(机构可能得不偿失)或者中途病故(个人得不偿失)。目前,国内尚无这种方式,但许多银行表示过会考虑推出。
发表于2007-09-19
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买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在昨天的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发表于2007-09-19
龙永图的以上言论,自新闻上网后立马引来网友们的猛烈“炮轰”。IP地址为“202.127.167.*”的北京网友说:尤永图,别站着说话不腰疼。IP地址为“202.198.179.*”的长春网友说:不靠政府,靠谁,政府不就是管老百姓的吗?而IP地址为“211.91.233.*”的湖南网友则说:无耻……龙永图的以上观点为何会招来绝大多数网友的猛烈批评,难道龙永图说错了? 




根据新闻报道事实来看,龙永图并没有说错。当前,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老百姓养老问题若只靠政府买社会保险来解决,的确没法实现,国际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人养老,都不是靠政府买社会保险来实现的,比如我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居民,仍习惯于“养儿防老”。在城镇,也并不是所有居民都通过政府买保险养老,而是选择商业保险养老或者“以房养老”等等。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养老模式是多样化的,并不是拘泥某一种模式。龙永图指出的“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等等,也只不过陈述了我国存在的一个养老事实而已,而并不像网友批评的那样,龙永图“站着说话不腰疼”,不顾老百姓的感受等等。 




指出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就遭到广大网友的炮轰乃至歪曲理解,问题何在?在笔者看来,是惯性思维在作祟。留意新闻的人不难发现,龙永图遭众网友一起批评之事,此次绝不是首次。比如,在南京“对话中国”高层论坛上,龙永图抛出“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美国三成人群买房,六成人群租房,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并不多”。随后,龙永图遭到公众反驳,因为7月13日在北京访问的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部长阿方索-杰克逊说目前美国拥有自己房产的人已经达到了70%(7月17日《中国青年报》)。不仅如此,往更早些时间看,龙永图还说过些不准确的信息。 




显然,正是由于此前龙永图发出了一些让公众上当的信息,信誉严重透支,使得现在即便说出了一个真实的事实,网友也会因为此前的“集体上当”而不假思索地做出习惯性结论:他在乱说。诚然,网友毫不思索地误解政府官员的话语,有不对的地方,应该为自身的浮躁、“以偏概全”等等进行检讨一番,但是,龙永图本人也应该自我检讨:为什么自己的话那么容易让网友产生惯性思维?“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此前如果多次撒谎,忽悠他人,最后,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他所说的话。即便一时说出了准确的事实,人们也会因为此前他多次说谎而对他的话无动于衷。 




在现代社会,大多政府官员都掌握着一些重要信息。对于那些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信息,如果政府官员不准确发布,或者不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就势必会导致公众对这些官员产生不信任感和惯性情绪。这其实不利于政府官员树立自身的威望和信誉,更不利于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发展。鉴于此,我们每一级政府官员,当在谈及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时,请负责些,谨慎些,千万别拿那些明显错误或者违背常规常理的话来搪塞、敷衍公众。否则,遭受损失的不仅是民众,还有这些官员自身!
发表于2007-09-19
龙永图的以上言论,自新闻上网后立马引来网友们的猛烈“炮轰”。IP地址为“202.127.167.*”的北京网友说:尤永图,别站着说话不腰疼。IP地址为“202.198.179.*”的长春网友说:不靠政府,靠谁,政府不就是管老百姓的吗?而IP地址为“211.91.233.*”的湖南网友则说:无耻……龙永图的以上观点为何会招来绝大多数网友的猛烈批评,难道龙永图说错了? 




根据新闻报道事实来看,龙永图并没有说错。当前,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老百姓养老问题若只靠政府买社会保险来解决,的确没法实现,国际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人养老,都不是靠政府买社会保险来实现的,比如我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居民,仍习惯于“养儿防老”。在城镇,也并不是所有居民都通过政府买保险养老,而是选择商业保险养老或者“以房养老”等等。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养老模式是多样化的,并不是拘泥某一种模式。龙永图指出的“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等等,也只不过陈述了我国存在的一个养老事实而已,而并不像网友批评的那样,龙永图“站着说话不腰疼”,不顾老百姓的感受等等。 




指出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就遭到广大网友的炮轰乃至歪曲理解,问题何在?在笔者看来,是惯性思维在作祟。留意新闻的人不难发现,龙永图遭众网友一起批评之事,此次绝不是首次。比如,在南京“对话中国”高层论坛上,龙永图抛出“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美国三成人群买房,六成人群租房,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并不多”。随后,龙永图遭到公众反驳,因为7月13日在北京访问的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部长阿方索-杰克逊说目前美国拥有自己房产的人已经达到了70%(7月17日《中国青年报》)。不仅如此,往更早些时间看,龙永图还说过些不准确的信息。 




显然,正是由于此前龙永图发出了一些让公众上当的信息,信誉严重透支,使得现在即便说出了一个真实的事实,网友也会因为此前的“集体上当”而不假思索地做出习惯性结论:他在乱说。诚然,网友毫不思索地误解政府官员的话语,有不对的地方,应该为自身的浮躁、“以偏概全”等等进行检讨一番,但是,龙永图本人也应该自我检讨:为什么自己的话那么容易让网友产生惯性思维?“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此前如果多次撒谎,忽悠他人,最后,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他所说的话。即便一时说出了准确的事实,人们也会因为此前他多次说谎而对他的话无动于衷。 




在现代社会,大多政府官员都掌握着一些重要信息。对于那些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信息,如果政府官员不准确发布,或者不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就势必会导致公众对这些官员产生不信任感和惯性情绪。这其实不利于政府官员树立自身的威望和信誉,更不利于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发展。鉴于此,我们每一级政府官员,当在谈及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时,请负责些,谨慎些,千万别拿那些明显错误或者违背常规常理的话来搪塞、敷衍公众。否则,遭受损失的不仅是民众,还有这些官员自身!
发表于2007-09-19
养老是个迫在眉睫的命题 



“发展中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近日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项怀诚说:“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10月23日《新华网》)世界银行数月前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一面是老龄人数节节攀升,一面是养老金缺口渐渐拉大,面对这种让人窒息的逆向断裂,我们不得不寻思:有朝一日,当我们垂垂老矣,谁来为我们养老?
发表于2007-09-19
7400亿空账成为养老保险心腹大患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转变为依靠养老金防老,可是,被人们视为“养命钱”的养老保险如今却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截至2004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心腹之患。 


退休人员激增引发空账运行三个在职养一个退休 


据了解,在7400亿元被挪用的资金中,绝大部分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本应作为未来养老金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为何发放给已退休职工?直接原因来自我国退休人口的剧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老龄化浪潮正在逐步加剧,预计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我国老龄化将进入高峰。从城镇的养老保险计划来看,现在已经达到了三个在职人养一个退休人的比例。
发表于2007-09-19
提前退休也是加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特别是为安置富余人员,大量职工提前退休,将负担转嫁给养老保险。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先后提前退休了500多万人,按每人减收增支1万元计算,每年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500多亿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养老保险、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那个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今后大量职工退休可能承担的资金压力,也没有个人账户的安排,更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在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缺乏雄厚的资金积累的情况下,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于是,在职职工缴纳的本应积累在个人账户中的养老保险费,就被挪用于为已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提前退休等原因引起的退休人员剧增,用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的现象也就日益严重,这样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也变本加厉。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15年后是我国劳动力大军将开始大规模退休,目前入不敷出的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到那时可能会演化成一场养老金支付危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越迟解决,包袱就会越大。现在做实个人账户已经刻不容缓!” 


统账结合并未真正实现 


个人账户空账不仅由退休人员增多造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据悉,目前国际上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现收现付制,优先在劳动力统筹供养现在的退休人员;另一种是完全积累制,职工的退休金依靠个人在职时的资金积累。现收现付体现多种社会共济性,养老金不受通胀影响;完全积累制则调动了职工个人的积极性。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新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理论上看,它吸收了两种模式的优点;但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看,“统账结合模式”并未真正实现,这成为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的制度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指出:“如果当初统账结合模式是两个板块的话,这个制度就不会出现个人账户的空账。”可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各地就没有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统账结合”方式操作,而是实行了“混账管理”。 


两个账户之间可以流动,用企业为在职职工本人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当统筹账户不足的时候就必然要拿个人账户上的结余去弥补,于是在职职工既要为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也要为退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最后空账就产生了。郑功成教授认为,做实个人账户首先要完善养老保险的自身制度和有关法律。 


做实个人账户 


事实上,做实个人账户的呼声由来已久,在去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这样写道:“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短短一句话,在专家看来,这透露着极为重要的信息,意味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要从完全现收现付模式真正调整为部分积累模式。 


提前退休也是加剧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特别是为安置富余人员,大量职工提前退休,将负担转嫁给养老保险。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先后提前退休了500多万人,按每人减收增支1万元计算,每年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500多亿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养老保险、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那个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今后大量职工退休可能承担的资金压力,也没有个人账户的安排,更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在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缺乏雄厚的资金积累的情况下,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于是,在职职工缴纳的本应积累在个人账户中的养老保险费,就被挪用于为已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提前退休等原因引起的退休人员剧增,用现在人的钱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的现象也就日益严重,这样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也变本加厉。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15年后是我国劳动力大军将开始大规模退休,目前入不敷出的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到那时可能会演化成一场养老金支付危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越迟解决,包袱就会越大。现在做实个人账户已经刻不容缓!” 


统账结合并未真正实现 


个人账户空账不仅由退休人员增多造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上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据悉,目前国际上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现收现付制,优先在劳动力统筹供养现在的退休人员;另一种是完全积累制,职工的退休金依靠个人在职时的资金积累。现收现付体现多种社会共济性,养老金不受通胀影响;完全积累制则调动了职工个人的积极性。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新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理论上看,它吸收了两种模式的优点;但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看,“统账结合模式”并未真正实现,这成为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的制度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指出:“如果当初统账结合模式是两个板块的话,这个制度就不会出现个人账户的空账。”可是,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各地就没有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统账结合”方式操作,而是实行了“混账管理”。 


两个账户之间可以流动,用企业为在职职工本人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当统筹账户不足的时候就必然要拿个人账户上的结余去弥补,于是在职职工既要为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也要为退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最后空账就产生了。郑功成教授认为,做实个人账户首先要完善养老保险的自身制度和有关法律。 


做实个人账户 


事实上,做实个人账户的呼声由来已久,在去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这样写道:“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短短一句话,在专家看来,这透露着极为重要的信息,意味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要从完全现收现付模式真正调整为部分积累模式。 


在做实个人账户方面,国家从2001年已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做实养老账户的试点,并准备在全国逐步推广,部分积累的模式实际上也已经启动。据悉,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很好,职工工资和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正是做实个人账户、实现制度转轨的大好时机。一位社会和劳动保障部的负责人说:“应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做实个人账户,抓紧制度定型,尽快实现制度的转轨。” 


也有专家指出,到去年年底,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积累为3000个亿,如果在全国开做实个人账户以后,积累资金就更多。如果全国都实行做实个人账户,一年规模就1000多个亿。筹集的资金原则上只能存入银行,不能买基金。那么如何通过专业性的资产管理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对这些养命钱进行保值增值,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据悉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退休金是资本市场上投资的主力,如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s,IRA),或者如加拿大的登记退休储蓄计划(Registered RetirementSavingPlans,RRSP)。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发育相辅相成,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养老金财务的压力。但是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起步晚、制度不完善,更缺乏深厚的资金积累。专家指出,在真正做实个人账户、解决空账运行的问题上,我国的养老保险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来源:经济参考报) 


养老困局的根源 


覆盖面窄 


包括4000多万已退休人员在内,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 


历史包袱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养老、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 


养老保险制度上的缺陷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看,“统账结合模式”并未真正实现。[评论] 人口老龄化 


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城镇退休人员将达到7000万人,2020年,将超过1亿人。到2030年,预计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率将会达到24.4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8.5个百分点。 


提前退休 


在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特别是为安置富余人员,大量职工提前退休,将负担转嫁给养老保险。
发表于2007-09-19
靠养老保险:哪个地方能养我]在广州工作几年,深圳工作几年,上海工作几年,武汉工作几年,每个地方我都交了社保,到退休的时候每个地方都不养我,政府怎么能让打工一族放心?要是我工作10年回家务农了,社保又怎么办?到底谁养我啊??读完书出来后,这问题就一直困惑着我……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