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当田园风光遭遇权力美学!

发表于2012-01-16
田园风光有着其本来的美,从古代的诗词中,可以看到大量关于这种美的描述。所谓田园风光之美,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田园风光是美的,二是田园风光被看作是美的。《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写贾政视察大观园时,见稻茎掩护之泥墙,分畦列亩之佳蔬,大发感慨,说此景勾引了自己的归农之意。贾政这种不事稼穑者的田园梦想自古既有,至今不绝。
发表于2012-01-16
一百多年前,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霍华德出版了其影响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他讲述了工业化以后伦敦面临的拥挤、环境污染、贫困等诸多现代城市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这是一个容易引起心理共鸣的命题,其理想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如影随形。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田园风光有现代城市景观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
发表于2012-01-16
当一个城市里的国学爱好者,在读老庄时,需要花费很大气力来感悟什么是无为、知足常乐以及采菊东篱下的意境的时候,其实你只要放下那颗躁动的心,在一个尚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乡村呆上几天,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读书无法得到的深度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解药,就在正被遗弃的乡村田园风光之中。
发表于2012-01-16

谁在遗弃乡村田园风光?正当城市人直面侵袭而来的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苦苦抗争时,一些坐拥田园风光的乡村正在走向迷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为了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或是盲目开发房地产,不顾条件大拆大建,不仅丢掉了现代农村风光,而且导致农民失去土地与精神家园。

发表于2012-01-16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不久,农村的一大非正常现象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哄而上发展村办企业;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今天,农村的又一大非正常现象是建高楼、刨屋基、取直道、砍大树、填坑塘、劈山体、改河道。“建城市一样的房屋,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竟成了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城市里的富人开始住上庄园别墅,享受田园风光,农民却告别老宅祖屋,被赶上高楼。

发表于2012-01-16

农村就是农村,有其独有的田园风光和生产方式,也有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所谓“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建设新农村说来可以有快有慢,水平可以有高有低,特色可以各不相同。照搬城市的模式,照一个“方子”吃“药”,结果必然是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被抹去,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面临被切断的危险。乡村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田园风光的魅力。

发表于2012-01-16

用学者朱大可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权力美学”,它试图让民众接受这样的理念:大尺度、大体量和大景观。权力美学一旦浸淫到乡村,一切都要“看上去很美”。在权力的强制之下,乡村空间成为地方官员可以任意涂抹的调色板和权力展台,文明被直观地塑造成视觉的美化,视觉的美化被直观地化约为千篇一律。它发放标准,并检查评分;它推动改造,所向披靡。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惯常所说的形式主义。

发表于2012-01-16
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诗意环境,熟人社会、人情浓厚的淳朴民风,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丰富而神秘的民俗文化,低碳消费与高环境福利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是都市文明中所短缺的。“权力美学”从来只看外表、不问实质,进入其视野的只有盖了多少高楼、建了多少农民公寓、搬迁了多少农民上楼。被如此的“权力美学”打造出的新农村,固然可以炫耀权力和资本的存在,却与农民的幸福风马牛不相及,相反它只能让农民望而生畏。
发表于2012-01-16
“权力美学”拥有“空间算术”,它要求计算权力的空间体量,并且尽可能在高度和广度上实施扩张;“权力美学”还拥有自己的“时间算术 ”,那就是追求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变化和“日新月异”的惊奇效果。当新农村遭遇权力美学,不再是一派田园风光,而是权力的展场;不再是丰富与诗意的空间,而是整齐划一的观瞻。在权力意志作用下,势必过多、过早、过滥地催生农民“上楼”的形象工程。
发表于2012-01-16
事实上,在前不久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有过相同的告诫,并指出新农村建设“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这再一次引起人们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冷静思考和理智分析。而眼下当务之急,恐怕是矫正畸形的“权力美学观”。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