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页

主题:开发商总能“钻空子” 火车站变健身房背后的难题

发表于2014-01-21

“跳水”的为什么是温州

    全国房价普涨,为何独有温州逆势下行?记者就此采访了温州多位企业家和学者。他们认为,温州人的独特性格是温州房价“高台跳水”的重要原因。


发表于2014-01-21

 “人情社会”的软肋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人情往来被当地人称为“提篮子”。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得托熟人。依托人脉关系,温州渐渐发展出联保模式,此举在现在看来后患无穷。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以来,温州担保链风险持续蔓延,部分联保人员无力同时承担自身贷款还款责任和代偿责任,便主动选择“弃房”。


发表于2014-01-21

 还有一些企业家因为资金链断裂会选择跑路。对于这部分企业家,浙江浩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一君向记者透露了些许“内情”:“如果今后还想在温州做生意,欠国家和银行的钱他们可以暂时不管,但跑路之前一定会竭尽所能把所有亲戚朋友那里的欠款还清,这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要不,今后哪个温州人会把钱再借给他?”但还是有些人,不顾人情地离开了温州,这对温州的信用体系是一个灾难性打击。

发表于2014-01-21

“过去借1000万元朋友之间报个卡号就行了,连字条都不用写,现在向亲兄弟借10万元都不一定能借到。”三角洲地产公司总经理陈好表示,温州人依靠人脉关系构成了大规模的民间借贷网,连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员都参与进来,现在已经暴露出来的资金链断裂情况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水下的冰山”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现在很多人应该都还撑着,本钱暂时是还不了了,只能顾着每年的利息。”他说。

发表于2014-01-21

“短平快”是把双刃剑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温州人,他们一定能抢到先手。”作为一位老温州人,温州媒体人金辉把“短平快”这把双刃剑看作温州楼市衰微的根源。


发表于2014-01-21

温州过去既无区域优势,又无资源优势,更无人才、技术优势,那时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短平快”的个性。在一个相对其他地区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中,温州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后来,他们抓住了商机,率先成立了炒房团,还最早涉足民间金融,第一家私人银行、第一家担保公司都是由温州人所创。然而,曾经让温州人大赚的房产和金融,现在让温州尝到了苦果。

发表于2014-01-21

  2010年8月初,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提交的一份分析报告便发出了预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和民间资金外流,温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实体经济不济,温州人又想出了一种变相救急的创富模式。部分企业家请来临时管理人员,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他们以企业为平台到银行贷款。那时银行政策比较宽松,愿意放贷,企业家就用贷款投资房地产或者放高利贷等,赚取远高于实业的利润。一旦经济形势发生改变,这种模式就会崩溃。

发表于2014-01-21

“温州人的存款从房价高企时的3000亿猛增到现在的8000亿,这说明在房价下跌之后,有钱的温州人无处投资。前段时间市域铁路公开募集15亿元,3天结束,如果不是找熟人预订,一早上所有债券就可以被抢光,温州人还是有钱的。”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研究员陈鸿认为,缺乏合法的投资渠道,是温州人频频铤而走险的原因,而此次风波过后,温州人的投资也将更加理性,会选择更加健康稳妥的投资形式。“借钱给别人想拿到30%以上的利息就意味着100%的风险,温州人以前借钱给别人时觉得利息越高越好,现在醒悟了,第一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别拿这钱去做不靠谱的事,平安才是福。”陈鸿说。

发表于2014-01-21

开放单独二胎,对楼市会有何影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政策的出台或将再次刺激楼市发展,“小四居”或取代“小三居”。

发表于2014-01-21

“要生的话,换房是必须的”

“开放单独二胎,对房地产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别小看生二胎,政策出来以后,对房地产发展又增加了好光景。”“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之后,百特城市营销总监田妮不由感叹。


/12页